联系方式:010-65256519

专题解读

“一带一路”专题解读-轧钢篇

  1、国家“一带一路”重大倡议的提出

  从2013年9月开始,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

  习近平主席开创性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宏伟倡议,这一倡议始终从发展的视角看问题,顺应人类社会相互依存的发展趋势,将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理念融入建设的方方面面,让各种经济要素冲破地理障碍得到更合理配置,让有效供给催生新的需求,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能。六年来,“一带一路”建设从一国倡议到国际共识、从基础设施建设合作到多领域广泛合作、从稳定经济增长合作到可持续发展合作的伟大实践,成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经济合作平台,也是最受欢迎的公共产品之一。

  当前,世界经济增长动力不足,发展不平衡依然是当今世界最大的不平衡,消除贫困依然是最大的全球性挑战。共建“一带一路”聚焦发展这一根本问题,通过互联互通将各方优势转化为共同发展的合力。中国将主动采取一系列重大改革开放举措,加强制度性、结构性安排,与相关国家深化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既重视硬设施联通,又重视软规则对接,积极构建全球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全方位推进务实合作。

  2、国家“一带一路”进展与展望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规模持续扩大,2014年到2019年贸易值累计超过44万亿元,年均增长达到6.1%,我国已经成为沿线25个国家最大的贸易伙伴。2019年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总值达到9.27万亿元,增长10.8%,这一数字高出了外贸整体增速7.4个百分点,占进出口总值将近30%。

  2019年我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合作情况:2019年,我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对56个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150.4亿美元,同比下降3.8%,占同期总额的13.6%,主要投向新加坡、越南、老挝、印尼、巴基斯坦、泰国、马来西亚、阿联酋、柬埔寨和哈萨克斯坦等国家。对外承包工程方面,我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的62个国家新签对外承包工程项目合同6944份,新签合同额1548.9亿美元,占同期我国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的59.5%,同比增长23.1%;完成营业额979.8亿美元,占同期总额的56.7%,同比增长9.7%。

  展望未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蓝图更加清晰,路径更加明确,举措更加有利。“高质量”已经成为中国和相关国家共建“一带一路”的共识,并在共建实践中得到比较好的体现。在前期建设的基础上,今后的“一带一路”建设将不断走深走实。越来越多的国家将进一步加大对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投资建设的力度。共建“一带一路”将助力区域一体化发展提质加速。此外,“一带一路”建设将更加重视联合国2030发展议程所提出的各项要求,尤其是更加重视节能减排的制度与技术安排,把减少碳排放和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放在特别重要的位置,直接推动可持续发展。

  3、钢铁工业“走出去”

  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以来,“一带一路”相关合作稳步推进,受到各方普遍欢迎和积极参与。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坚持共商共建共享,落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果。扩大国际产能合作,带动中国制造和中国服务走出去。”钢铁行业作为中国制造的优势产业,是扩大国际产能合作的重点领域。特别是在“一带一路”建设的发展中,从资源开发到钢铁产能合作以及加工配套服务,钢铁行业都具有广阔的市场、巨大的发展空间。

  中国钢铁走出去优势突出。我国海外矿业、钢铁投资初见成效。中国钢铁企业充分利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资源条件和市场潜力,积极走出去投资开发铁、锰、铬等矿产资源,收购或投资建设钢铁厂,推动国际产能合作。我国钢铁材料综合服务发展水平较高。随着“一带一路”沿线数座新通用型机场的逐步落成及欧亚铁路网的进一步铺建完善,钢铁及相关配套产业的需求将增大,主要包括钢材深加工、能源环保、物流、智能制造、贸易和工程设计等为钢铁工业服务的关联产业。我国下游产业链助推钢铁工业走出去。建筑业等下游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钢铁工业,“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能源、高铁、核电等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也离不开国产钢材的贡献,国内钢材市场占有率已经超过98%。我国是原燃料进口大国,钢铁工业每年需要大量进口铁矿石、煤炭(特别是焦煤)、锰矿石、铬矿石以及镍矿等。中国钢铁工业发展对原燃料的巨大需求,不仅带动了全球矿业市场快速发展,而且促进了海运市场繁荣,为相关国家经济发展提供了动力。

  四条路径推进国际钢铁产能合作:

  一是优化布局,扶优扶强。全面掌握市场机会、充分了解投资环境,先期重点推动国内先进装备、产品、技术走出去。鼓励和支持优势企业在资源丰富、基础设施良好、政治环境稳定地区积极掌控铁矿资源和布局钢铁生产基地,探索通过收购、兼并、联合等方式,组建跨国钢铁公司。汲取近年来境外投资项目的经验教训,做好项目投资风险防控。以企业为主导,依照商业原则,灵活运用境外经贸园区、工程总承包、第三方合作等多种“出海”模式,在“一带一路”沿线重点地区有序实施一批重大合作项目,做好国内产能与国外市场的对接,注重与当地政府和企业互利合作,创造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培养一批国际化高端人才服务团队,保障走出去项目顺利实施。

  二是组合出海,协作共赢。钢铁工业在走出去过程中应注重形成合力,推动钢铁工业与上下游及相关产业,如节能环保、金融、物流、工程设计、资源综合利用、贸易等“协作式”走出去。“协作式”走出去方式更容易获得资金支持,也有助于企业在投资决策中合理规避海外投资可能涉及的经济、政治和法律风险。因此,钢铁企业在“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过程中,可通过推动上下游及相关产业联合,实现“协作式”走出去。

  三是做好顶层设计和长远规划。为有力有序推动钢铁国际产能合作,相关部门应做好规划、加强协调、完善政策、改善服务等一系列工作。首先就是要制定好“一带一路”钢铁国际产能合作中长期战略规划,给企业提供明确导向,避免一哄而上、无序竞争。同时,与相关国家加强沟通与协调,增进互信,构建紧密务实的伙伴关系,探讨建立长效合作机制。

  四是“九化”协同,满足需求。在减量发展阶段,应不断推进中国钢铁工业高水平的绿色化、有序化、品质化、标准化、差异化、服务化、智能化、多元化、国际化“九化”协同发展;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动下,引导钢铁企业转型升级,加大对创新型钢铁企业的支持力度,提高有效供给水平,满足中国制造业强国、创新型国家建设,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对钢材产品的需求。

  

×

业务咨询

总业务咨询 和我联系
Contact us 和我联系

在线报名

二维码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