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010-65256519

行业要闻

加快绿色低碳科技革命 圆梦“零碳钢铁”

  “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党的二十大报告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围绕“双碳”工作做出了新的战略部署。

  从2021年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时的“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到2022年再度“打卡”《政府工作报告》时的“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落实碳达峰行动方案”,再到如今的“积极稳妥推进”“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国家有关“双碳”的工作要求,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这也意味着,在蓝天保卫战中劈波斩浪、征尘未洗的钢铁行业,必须再次拿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胆魄和“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行动,勇担使命、冲锋在前,加快绿色低碳科技革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推动“双碳”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加快绿色低碳科技革命,推动“双碳”工作迈上新台阶,需要全面深入的认知和坚如磐石的决心与自信。

  一方面,我们要明确,实现“双碳”目标,是时代“必答题”,也是包括钢铁行业在内的碳排放主体绕不开的挑战,必须直面问题、马上行动,且早一步行动,就会多一分主动、多一分胜算。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对实现“双碳”目标的长期性、艰巨性和系统性持有理性、客观、清醒的认识,避免脱离行业实际开展盲目急进的“运动式减碳”。

  与此同时,我们要坚定实现“双碳”目标的自信。从全生命周期的角度来看,钢铁材料的碳排放因子明显低于铝、陶瓷、塑料等其他材料,具有天然的绿色低碳属性。另外,凭借几乎与所有基本建设密切相关的特性,以及能源转换、社会废弃物消纳并资源化的功能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钢铁工业与上下游产业深度协同,实现了与城市生态圈的高度融合,社会、环境效益显著。这些都为钢铁工业实现“双碳”目标奠定了基础。

  当然,绿色低碳科技革命既是一场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的“革命”,则必然涉及包括整个钢铁产业链在内的方方面面的关系重构,也必然充满克难攻坚的艰辛,更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需要我们以百折不挠的精神持续推进。

  总而言之,“双碳”是我们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和主动选择,不是权宜之计。这是新时代钢铁人应有的认知和自信。

  加快绿色低碳科技革命,推动“双碳”工作迈上新台阶,需要深谋远虑的发展思路和高瞻远瞩的战略规划。

  基于新时代10年来的低碳发展基础,经过近两年的强力推动,中国钢铁工业低碳转型发展规划及实施路径日渐明晰。眼下,钢铁行业低碳工作推进委员会已经成立;《钢铁行业碳中和愿景和低碳技术路线图》业已发布;中国宝武、河钢、包钢、鞍钢等一批钢企将“双碳”目标要求融入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先后划定“双碳”目标时间表和路线图……针对“双碳”工作的谋篇布局,在全行业由上至下、由点及面快速铺开。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2月份,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宝武“双碳”工作专门做出批示,充分肯定了中国宝武的设想,并寄予殷切期望。

  基于战略层面的初步目标、重点任务、行动指南基本成形,如何进一步加强低碳发展顶层设计,形成科学合理、切实可行、凝聚人心的低碳标准体系、管理办法、工艺路线,最大程度集合行业力量共同破题?

  首先,要重视政策导向和制度设计,使各项政策配套、协同发力。目前,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已基本建立,保证各级各类规划在“双碳”上的一致性,确保其左右衔接、上下贯通、整体推进,有利于政策保障作用的发挥。另外,鉴于目前钢企绿色债券发行规模较小、参与程度有限,应进一步强化“双碳”方面的财政、金融、价格等政策保障作用,鼓励钢企用好绿色金融工具。

  其次,要建立健全低碳标准、市场和监管体系,做好跟踪督查、评估考核工作。在此过程中,须对不同能效和排放水平的企业实施差别化管控,避免“一刀切”。在超低排放改造中,我们鼓励达到环保绩效A级的钢企不限产。同样,在低碳发展的制度设计上,也要遵循这一原则。通过出台利好绿色发展先行企业的政策措施,激励优秀企业走在前面,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低碳发展模式。

  最后,要秉持实事求是的态度,确保“双碳”行动方案契合行业发展实际及趋势,可量化、可执行,切忌好高骛远、盲目层层加码。

  加快绿色低碳科技革命,推动“双碳”工作迈上新台阶,需要求真务实的行动。

  钢铁工业推动碳减排,需要优化原料、能源、工艺结构。比如,增加废钢等铁素资源高效回收利用量、实现清洁能源与生物质能源替代、优化长短流程钢厂比例等。其中,长短流程钢厂比例的优化面临掣肘,一是我国发展电炉短流程冶炼存在废钢资源保障难题;二是我国电炉冶炼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三是国内钢铁80%以上资产在长流程设备上,且尚有2/3的使用寿命,短期内大规模更换设备将造成资源浪费。此外,大规模废钢回收加工配送体系建设有待加快,短流程的高效低耗节能低成本生产技术、新型生态电炉短流程智能化制造技术研发也尚待推进。解决这些问题,都需要相关各方进一步统一思想、统筹谋划、以全国“一盘棋”思路加以推动。

  钢铁工业推动碳减排,需要进一步提升能效。比如,推进各类钢铁二次能源利用提升改造、煤气脱碳与脱硫脱氮等协同高值资源化利用等。在这一过程中,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钢铁工业须进一步推动能源管理方式向现代化管理转变、向各工序协同降耗转变、向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变。

  钢铁工业推动碳减排,需要颠覆性技术。比如,近年来蓬勃发展的氢冶金、CCUS(碳捕获、利用与封存)技术。不过,必须指出的是,推动颠覆性技术创新需要仔细论证、量力而行,不能盲目行动,违背基本的科学定律和常识,或与行业发展实际和趋势相背离。另外,一定要把握好“先立后破”这个原则,“不能把手里吃饭的家伙先扔了,结果新的吃饭家伙还没拿到手”。

  钢铁工业推动碳减排,需要凝聚全产业链共识。碳减排仅靠钢铁行业自身是干不成的,事实上,产业链任何一个行业靠“单干”都是不可能成功的,需要加强跨产业合作。具体来看,钢铁行业可与建材行业共同利用冶金渣生产建筑材料;可与化工行业联合开展冶金煤气的资源化利用,实现氢气、甲醇、乙二醇等的规模化制备;等等。与此同时,可以通过研发、推广应用低碳高性能钢材,促进绿色钢材消费,引领下游产业绿色升级,如当前国家大力发展的钢结构建筑就是承载这一光荣使命的“希望工程”。

  诚然,我们的绿色低碳发展意识还有待增强,氢冶金、生物质冶金、熔融还原和CCUS等技术仍有待突破,能源结构尚需优化,在稳增长、补短板的同时实现快速碳达峰的任务艰巨。但别忘了,我们是在去产能、易地搬迁、超低排放改造等生死挑战中经历转型阵痛、涅槃重生的中国钢铁工业!我们深知,我们也将以行动证明,应对世界之变、经受重大考验、迎战惊涛骇浪,唯有奋斗不息!

  号声嘹亮,步履铿锵。新征程已然开启,中国钢铁工业正豪情满怀地向着实现“双碳”目标、圆梦“零碳钢铁”进发,前途光明,任重道远!

  

×

业务咨询

总业务咨询 和我联系
Contact us 和我联系

在线报名

二维码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