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010-65256519

行业要闻

这对钢铁企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为继续深化钢铁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切实推动钢铁工业由大到强转变,工信部于去年12月31日研究编制了《关于推动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其中对行业劳动生产率提出了明确的发展目标。即力争到2025年,行业平均劳动生产率达到1200吨钢/人?年,新建普钢企业达到2000吨钢/人?年。为何在推动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上提出实物劳动生产率(下称劳动生产率)这一指标,值得钢铁企业进行系统性思考。

  钢铁企业生产过程中的人员组织实际包括两部分,即正式员工和外协员工,因此,劳动生产率的统计应为全口径(正式员工+外协员工)数量,这样才能更科学地评价钢铁行业劳动生产率水平和高质量发展现状。

  因钢铁企业外协员工数一般不对外公布,仅能根据公开发布的信息整理出国内外部分钢铁企业正式员工的劳动生产率。由于历史原因,从长流程扁平材钢铁企业情况来看,中国钢铁企业劳动生产率水平相比日韩钢铁企业还是较低的。据近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发布的钢铁行业人力资本竞争力(组织效能)指数中披露的数据,2019年中国钢铁企业劳动生产率最高达到1641.8吨钢/人?年,与浦项制铁相比还有距离。具体见表1和表2: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劳动力成本也随之上升,钢铁行业的压力亦不断增大。劳动生产率不仅仅是人员多少的问题,还是一家企业综合管理水平及发展能力的集中表现,也应该是一家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高的劳动生产率意味着钢铁企业装备的自动化程度、工艺的先进性与合理性程度、智能制造的真实水平、生产的组织和管理、员工的能力和素质、企业社会化协作等方面的发展与进步。

  其中,装备的自动化程度对劳动生产率提升的影响容易理解,关于其他方面,笔者将结合长期观察和分析,抛砖引玉,期望对钢铁行业系统规划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做出一定贡献。

  工艺先进性与合理性程度反映企业的系统性与未来性思考

  所谓工艺先进性与合理性程度,是指钢铁企业根据产品品种确定不同的生产工艺,形成一个最佳的匹配条件来进行生产。现实是不少钢铁企业不论何种产品,一律采用传统工艺流程(即长流程)进行生产,因环节多导致人力资源的投入较大,这与中国钢铁企业在短流程、新生产工艺上的技术创新较少,钢铁企业什么都做、喜欢求稳等因素有关。

  这一问题,在早期钢铁企业人工成本压力不大、低碳清洁要求不高、盈利还不错的情况下,可以不予重点考虑。但进入新世纪,人工成本提高,环保投入加大,已迫使每家钢铁企业考虑求生存还是求发展的问题。笔者分析认为,这也是工信部从另一个方面,旁敲侧击促使中国钢铁企业进行从“0”到“1”的创新,促使中国钢铁企业对短流程、新生产工艺有个重新的认识和定位,如创新出氢冶金、非高炉炼铁、洁净钢冶炼、无头轧制、薄带连铸、薄板坯连铸连轧等工艺技术,同时根据产品品种进行相应的工艺匹配,在不同的生产区域或生产基地进行专线化生产,从而提升劳动生产率。

  对智能制造的正确认识才是真正解决效率低下问题的关键

  所谓智能制造的真实水平是指通过智能制造,真正解决了长期困扰钢铁企业的难点和痛点。智能制造对劳动生产率的提升作用毋庸置疑,至于如何提升,目前各种说法不一,比较集中的是机器代人、集中控制、远程操作等。实际上,钢铁企业人力资源投入较大的不是操作人员,而是处理复杂问题的技术、业务人员。

  钢铁生产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发展至今,困扰钢铁企业的几个突出问题并未得到根本性解决。有人提出智能制造的目的是形成“无忧工厂”,笔者认为,解决了下列困扰,才能真的“无忧”。

  一是因钢铁生产流程产生的困扰。钢铁产品质量问题的追溯比较难,如此便导致钢铁企业投入不少人力、精力与时间,建立了不少组织参与其中的分析和处理。可否换一种思路,将目前的生产组织与生产流程匹配起来,不按所谓的行政认识设置生产组织,同时投入相应的监测设备,实时监控生产过程中的原料、设备状态,并将以往生产过程中积累的认识形成知识,通过制造—质量—设备数据的分析来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人力资源的投入。组织起一套有效的产品质量追溯机制,仅靠技术的实现是不够的,需要有一个系统的组织体系,来保证产品质量追溯是有效的。

  二是因钢铁生产工艺产生的困扰。钢铁生产受制于自身工艺特点,无法根据市场变化进行所谓的弹性生产。同时,钢铁产品作为一种中间工业品,还受制于下游市场的影响,组织满负荷生产难度不小,由此又可能波及到钢铁上游原料的供应。上述现状使得钢铁企业左右为难,受制于人。如何动态地保持与用户的联系,将钢铁生产过程嵌入到用户的生产过程中,形成一种有机联动;原有的销售组织、生产组织、研究组织是否应该发生一些变化等问题值得思考。

  三是因钢铁生产设备产生的困扰。钢铁生产设备一般按照以往的经验和认识确定检修模型,以此确保生产的稳定。如此,钢铁企业就不能完全按照市场需求组织生产,因为设备在规定的时段必须停,并且设备的突发故障也会打乱生产节奏。因此,钢铁企业的设备维护组织,在智能制造的过程中应该升级成为一个技术能力非常强的分析、判断、维修和管理组织(不少机器人将被纳入设备维修部门的管理),除熟悉本身的钢铁生产设备外,最主要的是能够评估设备数据变化可能给生产带来的影响,以此减少不必要的人力投入。

  四是因钢铁生产与检修安全产生的困扰。钢铁的生产与检修过程,是一个高危过程。虽然钢铁企业尝试了很多方法来降低安全风险,但还是很难杜绝伤害事故的发生。为此,钢铁企业投入不少人力和物力去关注安全问题。智能制造可否降低安全风险,减少不必要的人力投入,除需要相应的技术与设备投入外,还需要负责生产安全的组织不再是一个带有行政色彩的管理组织、事后的应对组织,而是一个技术性很强的运行组织、事前的防范组织。

  钢铁生产的组织管理应集中体现管理的本质

  所谓企业生产的组织和管理是指面对多生产区域、多生产基地,一个钢铁企业在生产上是如何组织和管理的。中国钢铁企业管理模式与日韩钢铁企业采用的制铁所制管理模式不同,在一个企业集团内,一般采用公司制的管理模式,即便在一个生产单元也具有较强的行政色彩。这样必然增加相应的人力资源投入和管理层级。此外,考虑到钢铁行业的特性,需要保持一定的人力资源冗余,所以如何合理调度内部各组织之间的人力资源,就成为一个需要研究的课题。

  我们常说的集中一贯制管理,即一个部门从业务发生到业务结束的全流程管理,不仅是业务集中、权力集中,责任也集中。采用集中一贯制的优势在于专业化分工,效率高;责任清晰,漏洞少;合理高效配置人力资源;成本控制目标容易实现。

  从日韩钢铁企业制铁所管理模式来看,总部不仅战略决策集权,管理决策也是集权的。如此高度的集权,是建立在简化生产现场管理工作和加强对生产现场的服务基础上的。而制铁所作为单纯的生产单元,仅对产品生产、产品质量、设备维护、生产安全、能源环保和具体的生产过程负责。职责分清了,人员配置必然清晰。当然,受国情影响,中国钢铁企业处理该类问题有一定的难度。

  企业最宝贵的资产是人 应认真思考提升人力资源质量

  对钢铁行业来说,尤其要认识到人力资源质量提升工作的艰巨性。由于中国钢铁行业利润率长期处于较低的水平,对高质量的人力资源的吸引力在不断减弱。要达到较高的劳动生产率水平,需要企业做好两项工作,一是员工工作能力和效率的提升,二是对员工敬业度的培养。当然最重要的还是钢铁行业要设法从利润低谷走出来,改变对员工的激励政策。

  全球长流程扁平材钢铁企业劳动生产率最高的浦项制铁,曾提出员工培养计划和培养方式,将员工打造成“以一当五”的人才。员工可在工作、学习、语言、才能、绩效等方面成为“以一当五”的人才,从而提升员工的市场价值,并以此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这也是建立在浦项制铁高效劳动生产率和高质量人力资源基础之上的。

  而员工敬业度是员工在情感上认同和投入其所做的工作和所在组织的程度。员工敬业度的培养很难一蹴而就,需要良好的企业文化。市场还有不少衡量员工对职场的看法和评价的指标,有助于企业发现员工对企业的真实态度,从而及时做出调整。

  改变现行的社会化协作方式可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结果

  所谓社会化协作是指企业依托外部力量完成生产任务。发展至今需要更宽泛的协作,才能更高效地配置人力资源。社会化协作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生产协力,二是备件与资材提供协力。

  生产协力,表面看是社会化分工,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对企业而言,其实质是合理地使用人力资源。钢铁企业生产协力员工数量较大,能否对庞大的协力人员进行有效管理,会对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产生影响。这就需要钢铁企业做出相应的调整,将生产协力视作合作伙伴,除进行应有的管理外,还要注重内心的融合。笔者建议,双方可以共同学习,特别是让外协企业的管理者理解本企业的发展方向和要求,还可邀请外协企业参与钢铁企业的相关活动,有助于其适应钢铁企业的运营要求,以此降低协调成本(人力与物力)。

  企业备件与资材供应商能否做好有效的支撑,也会给钢铁企业劳动生产率提升带来一定的影响。如国外某企业实施的利益分享制,与供应商共同分析现状、提出对策,包括提高产品质量、延长产品寿命、降低成本、实现国产化替代等,并将共同提升活动所产生的利润,以现金、单价、给以长期供应权等方式进行分享,以此减少与供应商之间的一些非关键性环节,降低一定的人力资源投入。

  综上所述,按传统的认识和方法,如定岗位、数人头、减定员等粗放方法已很难使劳动生产率达到一个理想的状态。笔者认为,未来的劳动生产率提升,不仅仅是一个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的事,还应该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涉及企业的方方面面。

  2020年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上,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郝鹏指出,为更好引导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2021年中央企业主要经营目标在2019年框架基础上新增“全员劳动生产率”指标,形成“两利四率(净利润、利润总额,营业收入利润率、资产负债率、研发投入强度、全员劳动生产率)”指标体系。此举说明,国家给企业高质量发展又增加了新的内涵。

  随着中国进入老龄化时代,经济要实现中高速增长,就必然面对年轻劳动力减少和劳动力成本调整的挑战,钢铁企业应该早做准备。

  

×

业务咨询

总业务咨询 和我联系
Contact us 和我联系

在线报名

二维码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