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010-65256519

通知公告

MPI专题研究│技术创新增强钢铁行业发展动力

  钢铁工业

  高质量发展

  2020年,受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委托,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成立了“十四五”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研究专项研究小组,并参与《关于推进中国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制修订过程。近期,工信部原材料司发布《关于推动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

  为更好总结钢铁工业“十三五”发展经验,结合《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和“十四五”发展形势,深入分析研判行业发展趋势,冶金规划院组织开展“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专题研究系列文章”编写工作,力求为行业和企业发展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技术创新增强

  钢铁行业发展动力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

  轧钢处

  一、钢铁行业技术创新领域“十三五”发展回顾

  “十三五”期间,中国钢铁工业强化自主创新,在关键核心技术、基础研究、高端产品、绿色低碳、智能制造等领域取得突出成果,解决了制约发展的诸多难题,形成了支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科技创新体系,为中国钢铁行业由钢铁大国向钢铁强国转变奠定坚实基础。钢铁工业共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21项,其中一等奖三项、二等奖18项(2020年另有10项初评公示中);国家技术发明奖4项,国家自然科学奖3项;冶金科学技术奖410项。中国钢铁行业在关键共性核心技术上全面攻关并取得丰硕成果,有力推进了钢铁工业转型发展和竞争力提升。

  一是科技研发投入不断增长。全行业(国家统计局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总量由2015年的561.2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886.3亿元,增长了57.92%,占营业收入比重由0.89%增长到1.25%,全行业有效发明专利数由2015年的12322件增长到2019年的18331件,科技研发投入显著增长,研发能力逐渐增强。

  二是基础研究创新能力加强。“十三五”期间,我国钢铁工业有关企业和科研院所高度重视基础研究领域,以“块体非晶合金的结构与强韧化研究”“特种焊接冶金机理与组织性能调控”和“基于全寿命周期的钢管混凝土结构损伤机理与分析理论”等国家科技进步奖项目为代表的科技研发,围绕“工艺、装备、产品、质量”等基础机理研究,为钢铁工业科技创新打造坚实基础。

  三是高端产品支撑明显增强。在钢铁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等单位共同努力下,一大批高端产品研发成功,有力地支撑了制造业用高端钢材的国产化。“十三五”期间,高端钢铁产品供给提升方面主要围绕先进基础材料、关键战略材料、前沿新材料等方向,重点推进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领域、先进轨道交通装备、电力装备、能源用钢、航空航天、机械及关键基础零部件等领域所需高端钢材品种的研发和产业化,并取得显著科技创新成果。

  四是关键工艺技术装备进步显著。“十三五”期间,钢铁行业通过清洁高效炼焦技术与装备的开发及应用、高效低耗大型高炉关键技术及应用、高品质特殊钢绿色高效电渣重熔技术等洁净钢冶炼技术、热轧板带钢新一代控轧控冷技术、高效轧制与轧制数字化技术等轧钢技术研发应用,进一步提升了我国钢铁制造工艺技术水平。在薄带铸轧、无头轧制、低碳冶金、氢能冶金等先进技术装备的产业化探索方面也取得了积极成效。

  五是绿色低碳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十三五”期间,钢铁行业节能领域、节水与废水综合利用领域、大气污染防治领域、资源综合利用领域、绿色制造领域包括全生命周期评价等一大批科技成果获得行业认可并成功应用于实践,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我国部分企业能耗和环保水平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一批企业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并通过验收,一批钢铁企业建成绿色工厂、花园工厂,建成4A景区。

  六是钢铁智能制造发展速度加快。“十三五”期间,我国钢铁制造智能化升级速度加快,钢铁制造智能化装备发展迅速。中国钢铁智能制造围绕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展开积极探索与实践,并已在工艺优化、智能控制、生产调度、设备运维、质量检验、能源管控、安全环保等方面取得快速发展,钢铁企业打造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在智能车间、智慧矿山等应用领域取得显著成果。

  七是科技创新平台和人才培养不断增强。“十三五”期间,钢铁企业与科研院所、相关行业加强协同合作,优势互补,深化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模式与平台建设,科技创新的能力不断增强。行业技术人员占比从“十三五”初的12%增加到15%,研发人员占比从“十三五”初的1.4%提高到1.9%,以院士、专家为首的科研人员为中国钢铁行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科技人才培养不断增强。

  二、钢铁行业技术创新领域“十四五”发展重点方向

  《关于推进中国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对创新发展也提出了明确要求,围绕“锻长板、补短板,实现关键钢铁材料的自主保障”这一核心使命目标,加快推进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加大研发投入比例,每年突破3-5种关键短板钢铁材料,钢铁短板材料比重下降到1‰以下;氢冶金、非高炉炼铁、洁净钢冶炼、无头轧制等前沿技术取得突破进展。“十四五”期间钢铁行业技术创新领域重点发展方向如下。

  一是加快构建协同创新生态体系。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充分调动钢铁产业链上下游创新资源,营造产学研用为一体的协同创新生态;积极拓展创新投入的社会化渠道,鼓励行业探索建立创新风险基金,激发全行业创新活力;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在钢铁领域谋划建设区域创新平台,积极争创国家级创新平台;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培育造就更多国际一流的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

  二是加快实现技术突破和引领。采取“揭榜挂帅”等方式,重点围绕低碳冶金、洁净钢冶炼、高效轧制、基于大数据的流程管控、节能环保等关键共性技术,以及先进电弧炉、特种冶炼、高端检测等通用专用装备和零部件,加大创新资源投入,鼓励关键装备技术集成创新,实现技术突破和引领。

  三是加快提升有效供给能力。支持钢铁企业瞄准下游用钢产业升级与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方向,重点发展航空发动机用高温合金、高品质特殊钢、高性能海洋工程用钢、高端装备用特种合金钢、核心基础零部件用钢等“特、精、高”关键品种,力争每年突破3-5 种关键短板钢铁材料,持续提升有效供给能力和水平。

  四是加快推动钢材产品提质升级。在海工船舶、能源装备、先进轨道交通及汽车、建筑、高性能机械用钢、金属制品等重要产品领域推进质量分级分类评价,着力打造一批“单项冠军”企业和产品,持续提高产品实物质量稳定性、可靠性和耐久性,钢材产品实物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比例超过60%。

  五是加快推动模式与业态创新。鼓励企业从以产品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转变,深入推进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型制造,积极探索规模化定制、远程运维服务、网络化协同制造、电子商务等制造业新业态,提升产品和服务附加值。

  六是加快实施品牌标准引领创新。鼓励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牢固树立质量为先、品牌引领意识,加强标准技术体系和创新能力建设,制定发布一批先进适用的行业标准,培育发展一批高水平的团体标准,快速满足市场和创新需求。

  三、措施建议

  坚持创新在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全局中的核心地位,面向钢铁行业发展前沿及“卡脖子”环节,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重点工程,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创新体系,营造创新氛围,加快建设钢铁强国。结合中国宝武、中信特钢、河钢、山钢等钢铁企业创新发展规划实践,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站在钢铁行业发展全局高度,助力企业重塑创新体系、增强创新能力,实现发展动能转换与发展能级跃升。

  一是构建国家级、战略级科技创新中心。大力支持钢铁企业建设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协同创新中心、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高水平创新平台。一方面鼓励企业结合国家重大需求、重点工程,在基础研究、战略前沿技术、关键共性技术、“卡脖子”技术等领域实现突破;另一方面引导企业积极采用产品生态设计理念,建立健全绿色设计产品评价体系,推动钢铁产品向高性能、轻量化、近终形、长寿命、可循环方向升级,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专利和标准。

  二是强化企业创新能力建设。坚持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不断完善企业创新体系建设,由注重研发环节向创新链条一体化设计和实施转变,强化基础前沿、关键共性、产业化开发、成果转化、示范应用等全链条的任务部署和衔接,围绕创新链部署任务链、资金链及人才链,提高研发效率及成果转化率,推动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全面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加强对国内外市场变化和客户多元化需求分析,大力推行 EVI模式,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

  三是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形成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氛围。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及成长通道建设,加强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全方位用好人才。健全创新激励机制,以国家加快发展技术要素市场为契机,健全职务科技成果产权制度,深化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改革,开展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从根本上解决体制内职务科技成果的产权界定不清晰的问题,逐步建立与贡献相匹配的收益制度。推动重大科技项目“揭榜挂帅”、科研项目负责人公开竞聘等制度在全行业推广,为充分发挥人才作用搭建更为广阔的舞台。

  四是完善知识运营体系,形成尊重知识的氛围。钢铁企业应加强知识产权策划,形成多维度的知识产权布局,强化知识产权战略管理和风险防范,通过生产、研发与销售各环节的一体联动开展全过程的知识产权预警、布局及维权,将知识产权的运营管理融入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在企业、行业、国家各个层面积极营造尊重知识的良好氛围。

  相关链接

  01  MPI专题研究│李新创:回顾与展望——加快中国钢铁高质量发展

  02  MPI专题研究│“十三五”钢铁行业兼并重组回顾与“十四五”展望

  03  MPI专题研究│碳达峰背景下钢铁工业发展形势及应对

  04  MPI专题研究│关于支持我国电炉钢发展的战略思考

  05 MPI专题研究│高标准引领中国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

  06 MPI专题研究│勇闯智能制造深水区 冲刺“钢铁强国”新阶段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

  轧钢处

  轧钢处主要从事轧钢工艺、产品、市场及相关业务咨询,业务范围包括:

  一、市场研究和品种结构调整规划

  为宝钢、鞍钢、沙钢、马钢、中信泰富特钢、安钢、新兴铸管、河钢承钢、华菱湘钢、华菱涟钢、中天钢铁、国丰钢铁、凌源钢铁等几十家企业提供产品咨询服务,为企业制定科学的产品定位和品种优化调整方案提供依据。

  二、产品高质量发展规划

  提出产品、服务、技术装备、创新、标准、市场营销、品种结构、质量管理“八位一体”的产品高质量发展思路,为武钢集团、河钢集团、山钢集团、中信泰富特钢集团、新天钢集团、东北特钢集团提供产品高质量发展总体规划、科技创新、营销、品牌等规划方面的咨询服务。

  三、用钢产业、钢材深加工以及深加工产业园区(物流园)规划

  为日照市、新余市等政府部门制定用钢产业发展规划,为昆钢集团、敬业集团等企业提供深加工产业发展规划,牵头为五矿集团和唐钢等完成钢铁物流园方面咨询服务。

  四、生命周期评价咨询相关工作

  主要研究基于生命周期评价理论的绿色设计和绿色制造的方法学、计算模型和行业数据库,为企业提供产品生命周期评价咨询与规划、钢铁产品生命周期评价报告、产品环境声明和产品种类规则等,并开展钢铁企业各类产品生命周期诊断等咨询服务。

  

×

业务咨询

总业务咨询 和我联系
Contact us 和我联系

在线报名

二维码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