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010-65256519

通知公告

MPI专家观点丨提高废钢利用效率,推动钢铁行业低碳发展

  废钢是一种可再生资源,增加废钢供应能力是缓解铁矿石供应压力的重要途径,每用1吨废钢,可相应少消耗1.7吨铁精矿粉,从而少开采4.3吨铁矿石原矿。废钢是一种载能资源,应用废钢炼钢有利于降低焦化、烧结、炼铁等高能耗工序的生产压力,每用1吨废钢,可节约0.4吨焦炭或1吨左右的原煤,比用铁水节能60%,节水40%。废钢是一种绿色低碳资源,与高炉-转炉长流程相比,全废钢-电炉短流程可减少废气86%、废水76%的和废渣(含尾矿)97%,吨钢降低碳排放1.6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降低碳排放强度,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达到碳排放峰值,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我国钢铁行业碳排放量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15%左右,加大废钢的使用量对于推动我国钢铁行业实现低碳绿色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一、我国废钢资源供需现状

  (一)废钢资源供应

  废钢资源按其来源统计,可分为自产废钢、社会废钢和进口废钢三类。“十三五”期间,我国废钢资源供应总量总体呈上升态势,其中自产废钢占比20~25%,社会废钢占比75~80%,进口废钢占比不及1%,详见图1。随着国家化解钢铁行业过剩产能工作的持续推进,特别是2017年全国1.4亿吨“地条钢”产能被依法取缔后,原来属于灰色地带的废钢资源回归到正规流通领域,因此我国废钢资源供应出现统计数量上的大幅增长。2018-2020年,随着我国钢铁积蓄量的不断累积,社会废钢供应量稳步增长,年增量在1500~2000万吨,2020年我国废钢市场可统计的废钢供应量约为2.5亿吨。

  

  图1 2016-2020年我国废钢资源供应情况

  (二)废钢资源消费

  我国废钢资源的85~90%应用于钢铁行业,其余应用于铸造等行业。“十三五”期间,我国钢铁企业废钢资源消费总量整体呈上升态势,由2016年0.9亿吨增至2020年2.2亿吨,扣除统计口径因素影响,年均增幅8.2%;炼钢废钢综合单耗由111kg/t增至207kg/t,年均增幅16.9%;电炉废钢单耗由601kg/t增至655kg/t,年均增幅2.2%;转炉废钢单耗由72kg/t增至156kg/t,年均增幅21.3%,详见图2。

  

  图2 2016-2020年我国钢铁企业废钢资源消费情况

  二、我国废钢资源利用面临问题

  (一)废钢资源供需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

  2020年,我国钢铁企业废钢消费量2.2亿吨,废钢单耗约207kg/t,与世界平均废钢单耗336kg/t、美国690kg/t、欧盟550kg/t、日本340kg/t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在现阶段我国粗钢产量超过10亿吨规模的情况下,国内废钢资源供应远未达到足够充沛的程度,废钢市场存在阶段性、区域性供需不平衡情况,长短流程钢铁企业对废钢资源的竞争也相对激烈,废钢市场价格直接影响钢铁企业消费意愿。

  (二)废钢加工配送体系需进一步完善

  自2012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实施废钢铁加工行业准入公告管理以来,已有八批共478家准入企业,分布于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废钢加工能力1.5亿吨左右,基本形成了工业化的废钢铁加工配送体系,但和我国钢铁行业相配套的现代化、规模化的废钢铁加工配送体系目标还有一定距离,废钢加工装备水平参差不齐,废钢加工质量有待提高,尚不能完全满足钢铁企业“精料入炉”需要。

  (三)废钢相关鼓励政策有待进一步细化

  2015年,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印发《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和劳务增值税优惠目录》(财税〔2015〕78号),废钢准入企业可享受即征即退30%增值税的优惠政策,但近年来各地执行情况差异较大,部分地区异地开票现象明显,废钢销售的进项税发票很难开,贸易商倒票挤压实际供需双方的利润,不公平的竞争环境刺激废钢价格整体偏高,部分钢铁企业利用废钢积极性受成本波动影响大。

  三、我国废钢资源利用发展方向

  (一)废钢资源供应总量将进一步提升

  世界上典型国家(地区)钢铁行业发展规律表明,废钢资源积聚是工业化进程的必然产物。未来随着我国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将带动装备制造业、新兴产业、日用制品业蓬勃发展,我国废钢资源的产出量将进一步增加。通过研究废钢资源产生量与钢铁积蓄量、钢铁产品生命周期的关系,并结合近年废钢实际增长情况测算,预计2025年我国废钢资源产生量将达到3.3亿吨以上。此外,再生钢铁原料进口已于2021年初放开,参考近年进口量最大值为2009年的1369万吨,乐观预计2025年再生钢铁原料的进口量约1000万吨。综上,预计2025年我国废钢供应总量将达3.4亿吨。

  (二)废钢资源体系建设和规范化管理将提速

  2020年12月,工信部发布《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2025 年电炉钢产量占粗钢总产量比例提升至15%以上,力争达到20%,废钢比达到30%,在短流程炼钢企业和废钢加工配送企业中分别遴选5~10家优势标杆企业,形成可推广的产业模式”。从国家政策导向和行业发展趋势来看,未来电炉钢和与之密切相关的废钢产业将迎来发展机遇期,废钢资源体系将更加完善,废钢产业规范化管理将成为常态。此外,我国废钢加工设备已实现国产化、大型化和系列化,未来智能化、标准化和绿色低碳化是必然发展趋势;废钢加工产业将逐步延伸至报废汽车、家电和船舶的回收拆解加工分类处理,有色金属分选处理,尾料垃圾分选处理以及环保除尘净化处理等集成应用,从而实现跨越式发展。

  (三)钢铁企业废钢利用积极性将进一步提高

  在外部环境与内部成本双重驱动下,降低铁钢比已经成为钢铁企业公认的实现绿色低碳、降本增效的有效做法,提高优质废钢资源保障能力已成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需求。例如宝武集团以欧冶链金再生资源有限公司为产业营运平台,全面整合旗下各钢铁生产基地的废旧金属资源、汽车拆解、轮船拆解、废旧钢铁回收、加工、仓储、配送基地以及废钢国际贸易业务,并积极扩大布局,同时将降低铁钢比作为发挥全流程极致效率的重要举措。“十四五”期间,随着国家逐步落实碳达峰、碳中和部署要求,钢铁行业将会尽早纳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多吃废钢”的低碳效益将转变为经济效益,钢铁企业布局废钢加工基地的积极性将与日俱增,废钢利用方式将呈现规模化、高效化,随着钢材品种质量逐步升级,废钢利用精细化、差异化需求也会逐步呈现。

  四、措施建议

  (一)行业层面

  1. 完善废钢统计体系,加强专项资金支持

  建议进一步完善国家废钢产业统计方面的政策和法规,摸清废钢资源基地布局现状,为政府和行业提供真实、完整、可靠、科学的决策依据。建议设立钢铁行业低碳发展专项基金,支持废钢产业从回收、拆解、加工、分类、配送和应用一体化发展,重点支持废钢加工示范基地规模化、标准化和智能化发展,报废汽车、报废船舶等废旧拆解产业集聚化发展,对符合相关要求的重点项目给予资金支持,加快废钢加工配送体系建设进程。

  2. 深化废钢降费减税,营造公平市场环境

  建议进一步修订财税〔2015〕78号文件中废钢铁准入企业即征即退的优惠政策,将30%退税比例提高到70%,进一步降低废钢交易价格。建议将废钢资源纳入资源综合利用所得税优惠目录,减免所得税,拉动废钢收购散户和中小规模废钢加工企业开票积极性,营造废钢市场公平竞争环境。充分利用国际市场,鼓励进口再生钢铁原料。

  3. 加大技术研发力度,提高废钢应用水平

  建议进一步加大对转炉高废钢比冶炼技术、绿色电炉炼钢技术、废钢高效预热技术、智能化炼钢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提高相关设备和技术的国产化率和市场占有率。同时,建议重点研究如何在高废钢比情况下实现炼钢工序高效、稳定、高质量运行,为我国钢铁行业低碳炼钢技术进一步普及打好基础。

  (二)企业层面

  1. 提升废钢资源保障能力,提高产业集中度

  建议钢铁企业开展废钢加工基地布局研究,以新建、合作等多种方式积极布局符合工信部废钢准入要求的废钢加工基地,提高废钢加工产业集中度,创建良性竞争环境。建议废钢加工企业从工艺、技术、装备、产品、管理等方面加强创新研究和标准化体系建设,努力实现从废钢供应商到加工配送综合服务商的转变。

  2. 注重炼钢炉料结构优化,推进精细化降本

  建议钢铁企业开展炼钢炉料结构模型优化研究,结合铁矿石、焦炭、废钢等大宗原燃料市场价格变化,实现炉料结构动态调整。特别是铁水供应不足的企业和全废钢电炉企业,废钢料型结构调整方案需联合采购、生产、销售各方共同推进,综合考虑工序产能匹配、冶炼周期、能源与辅料消耗、质量和安全保障等多种影响因素,实现全口径精细化成本管控。

  3. 开展废钢利用方式专项研究,实现低碳发展

  建议钢铁企业委托专业咨询机构共同推进降低铁耗、提高废钢比攻关,全流程、多角度、针对性开展系统诊断,客观比选各种废钢利用方式的优缺点,评估技术经济效果,确定可操作、性价比高的废钢利用实施路径,为企业实现炼钢降本、低碳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

  电炉钢及废钢资源发展研究中心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电炉钢及废钢资源发展研究中心以各级政府、行业、企业和金融机构等为服务对象,长期从事电炉钢和废钢资源的政策、市场、工艺、装备、成本、节能减排、综合利用等相关研究,以及新技术、新装备的推广应用和标准化咨询工作。

  近年来,中心已完成电炉钢及废钢资源相关课题和咨询30余项,为相关政府部门制定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完成电炉钢项目发展规划、可研、申请报告及评估报告等90余项,废钢加工产业或废钢基地项目规划、可研、行业准入申请报告、项目建议书等50余项,受到委托单位的一致好评;跟踪电炉钢产能布局和废钢资源市场情况,编制并发布《中国电炉钢发展研究报告》《中国废钢行业年度分析报告》等专项研究成果,并可提供定制报告服务。

  

×

业务咨询

总业务咨询 和我联系
Contact us 和我联系

在线报名

二维码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