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010-65256519

图片新闻

钢之家高峰论坛│李新创:“双碳”目标下钢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关键问题

  “双碳”目标下钢铁产业

  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问题

  

  2021年10月29日,钢之家网站举办“2022年钢铁产业链发展形势高峰论坛”。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党委书记、总工程师,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李新创应邀出席,并在首届钢铁行业“双碳”发展机遇与挑战专题论坛上作主题报告《“双碳”目标下钢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关键问题》。

  1 钢铁产业发展宏观环境与阶段特征

  自疫情以来,全球经济形势呈“深V形”反弹之后将逐步回归正常化低速复苏,绿色低碳、数字技术以及制造业回流、产业链重塑将改变全球经济运行结构。随着疫情的持续演变,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

  今年以来,我国主要经济指标略显疲软,经济恢复的基础仍需巩固,制造业景气水平也有所回落,生产放缓,市场需求下降。对于我国钢铁产业,去产能“回头看”和粗钢产量压减是2021年两项重点工作。在供给端,随着粗钢产量压减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及国内需求回落,我国粗钢生产将保持低位运行态势。在消费端,预计2021年全国钢材需求将与上年基本持平或小幅下降。

  我国钢铁产业具有支撑国家经济快速发展、属典型技术密集型产业、让世界更美好、是国内最具全球竞争力产业、将长期引领世界钢铁工业发展五大主要特征。目前,我国钢铁产业正在向高质量时期低碳阶段演进,将以低碳为统领重塑发展新格局,形成新的供需平衡、推动新的技术进步、打造新的产业格局、建成安全的供应链、构建繁荣的生态圈。

  2 钢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关键问题 

  针对我国钢铁产业“十四五”高质量发展,应重点关注七方面关键问题:

  一是产能产量双控。产能产量双控或将成为常态化政策。严禁新增产能是“底线”和“红线”,仍将保持高压态势。我国钢铁产量现已进入峰值平台区,在政策调控下,各地压减粗钢产量工作有序开展并取得实质性进展。对于粗钢压减建议综合考虑,不宜简单“一刀切”,同时钢铁企业也应合理调控生产节奏。

  二是低碳发展。碳中和或将成为第五次工业革命。“双碳”目标将推动钢铁产业构建贯穿产品设计、生产、消费、回收处理全生命周期的绿色低碳产业链,重构发展格局。在能耗双控及相关政策要求下,我国钢铁产业低碳转型挑战巨大,但势在必行。建议钢铁企业强化源头削减、严格过程控制、优化末端治理,打好高质量减污降碳组合拳。

  三是资源保障。对于铁矿资源,应加快建立长期、多元、稳定、高效的高质量铁矿资源保障体系,加快推进国际化进程,强化境外铁矿资源保障基地建设和权益矿供应保障能力;提升国内矿竞争力,强化国内铁矿资源基础保障能力;开创进口贸易新局面,稳定进口铁矿石资源保障能力。对于煤炭资源,我国钢铁行业对优质炼焦煤将保持高位需求,建议优化新双轨定价机制,推进煤炭生产企业与下游企业签订长期供应合同,稳定煤炭供应。

  四是钢材进出口。在“双碳”战略下,钢材产品应优先保障国内钢材需求和经济发展。建议优化钢材出口结构,支持高端钢材出口、限制普通钢材出口,针对不同钢材产品采取差别化政策;并应鼓励废钢、钢坯等原料和初级产品进口,引导普通钢材进口有序增加。

  五是标准化。顺应国家标准化政策导向,我国钢铁行业标准化工作应向全局性、系统性转变,向国内、国际协同发展转变,面向创新引领及推动产业变革,快速响应市场化及定制化需求。建议重点提升高质量标准有效供给,大力推进团体标准发展,强化标准的实施应用,加强标准与科技创新互动,完善绿色低碳发展标准化保障,培育发展标准化服务业,扩大我国标准的国际认可。

  六是智能制造。在推动智能制造步入“数据利用”新阶段,我国钢铁行业应持续深化数据利用,以效益最大化、服务实时化、决策智能化、运营可视化为目标,将建设新一代钢铁智能管控中心作为智能制造工作重点;应以智能制造赋能绿色低碳发展,进一步强化生产控制,提高生产效率,推动节能降耗,提升管理水平。

  七是超低排放。“十四五”期间我国钢铁行业超低排放工作仍是重点,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钢铁企业应努力实现环保硬实力与软实力有机结合、同步攀升,以“先进环保技术应用+环保管理机制运行+智能决策系统支撑”进一步提升环保综合绩效水平,依托科技创新建立全流程全方位智能环保信息系统。

  3 钢铁产业低碳发展及能源转型路径 

  钢铁作为典型能源消耗密集型产业,其产业重构与能源产业重构密切相关。我国钢铁产业低碳转型将以推动绿色布局、节能及提升能效、优化用能及流程结构、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应用突破性低碳技术、做好制度建设和政策体系支撑为重点路径,其对能源转型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四个关键因素:

  一是碳市场机制。我国钢铁行业以高炉-转炉长流程为主,碳排放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燃烧。通过碳市场的形成,将推动能源的环境外部性内部化,通过碳交易发现价格,从而实现成本传导;还可抑制无效、低效能源投资冲动,将资金有效引导至低碳发展领域,实现优化配置。

  二是电气化程度。我国电炉钢发展已经进入机遇期,电力能源转型将为钢铁电气化提供支撑。随着工业电气化程度的提高以及能源系统可再生能源的高比例发展,在确保经济合理、稳定安全的前提下,建立多元化、清洁化和低碳化的能源供应体系面临新的挑战。

  三是氢能利用。氢能作为目前最具潜力的二次清洁能源,在我国能源转型中将占据重要地位。目前全球钢铁行业都在积极开展氢能冶金实践,普遍分析认为,氢能利用有望实现工业部门的深度脱碳。

  四是以低碳为统领的顶层设计。我国钢铁产业将加快制定以低碳为统领的体制机制,构建以低碳为核心的综合评价体系,实现节约能源资源,推动环境协同治理,促进经济发展以及上下游生态产业链发展,并配套技术、标准、金融、创新、能力建设等支撑体系。

  4 冶金规划院促进低碳发展实践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是冶金行业最早从事低碳研究的权威机构,从2000年起,持续针对行业低碳发展“热焦难”问题开展专项研究,全程参与了近年来行业一系列重大低碳领域政策、标准制定及前沿技术跟踪工作,在国家、行业、地方、企业层面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和高效专业服务。

  作为国内唯一一个钢铁全产业链甲级咨询机构,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拥有钢铁生产各环节坚实专业技术能力,现已开发形成有效工具方法,正在帮助数十家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钢铁企业开展碳达峰及低碳发展行动计划,科学谋划低碳发展路线图,助力落实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

  低碳发展研究中心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低碳发展研究中心是钢铁行业最早开展低碳研究工作的专业化机构,一直致力于推动钢铁行业低碳发展工作。从2005年起即率先开展针对全国200万吨以上钢铁企业的碳核算工作。多年来,持续针对行业低碳发展“热焦难”问题开展专项研究,参与了近年来钢铁行业的一系列重大低碳领域政策、标准制定及前沿技术跟踪工作,奠定了深厚的研究及工作基础。

  在推动行业低碳发展方面:率先在钢铁行业碳核算方法学、碳配额分配技术方案、减排路线图、减排成本分析等方面建立了完善的研究体系,多项研究成果已上升为政策引导层面。开展了钢铁行业全国统一碳配额基准线制定、钢铁行业碳交易技术指南、碳交易测试运行方案等一系列专项研究工作,积极助推钢铁行业纳入全国统一碳市场。

  在推动标准及规范体系建设方面:全面参与完成了现行钢铁及焦化生产企业碳核算方法学研究工作,是现已完成并发布的《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要求 第5部分:钢铁生产企业》(GB/T 32151.5-2015)和《钢铁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查技术规范》(RB/T 251-2018)两项标准的主要参与编制单位。同时率先在工业领域编写“钢铁企业碳平衡计算方法”、“钢铁企业碳减排成本计算方法”等方法学标准。

  在夯实支撑体系建设方面:经过近十年的研究实践,构建了钢铁C+4E低碳发展评价体系,搭建了碳排放全过程管控与评估信息化管理平台,帮助企业能够实现生产全过程碳排放的准确监测、评估差距与潜力。研究成果在多家企业获得实际应用,取得了多项发明专利、标准及软件著作权,并荣获中国节能协会节能减排科技进步一等奖。

  在推动低碳技术应用方面:开展了《中国钢铁行业节能减排技术筛选》、《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技术需求评估项目》、《国际背景下我国钢铁行业减排核查关键技术研究示范》等一系列专项研究工作,梳理形成钢铁行业低碳技术清单,并全面开展了低碳技术减排成本的测算工作。

  

×

业务咨询

总业务咨询 和我联系
Contact us 和我联系

在线报名

二维码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