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010-65256519

图片新闻

2020(第二届)中国钢铁高质量发展标准化论坛今日盛大召开

  

论坛隆重开幕

  2020年10月24日,由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主办,工业和信息化部钢铁行业节能标准化工作组、工业和信息化部钢铁行业节水标准化工作组、工业和信息化部钢铁行业资源综合利用标准化工作组联合主办,中国特钢企业协会、中国铁合金工业协会、中国冶金矿山企业协会、中关村不锈及特种合金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支持的“2020(第二届)中国钢铁高质量发展标准化论坛”在北京盛大召开,本届论坛以“品质提升·绿色发展”为主题。

  开幕致辞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副书记姜维作开幕致辞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副书记姜维为本届论坛开幕致辞,指出标准决定质量,只有高标准才有高质量。“十三五”期间,标准化工作有力支撑了我国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未来,节能减排、绿色低碳是钢铁行业发展的重要内涵,是钢铁企业与自然社会和谐友好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面向“十四五”,我国钢铁行业标准化工作任重道远,要集中力量建设钢铁行业绿色标准体系,遵从源头化、减量化、资源化原则,围绕产业政策要求,加强标准研制工作,树立绿色制造、超低排放标杆企业,推动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利用好技术好工艺的推广应用;要规范钢铁行业节能减排及碳排放指标体系,建立监测监控标准体系,有效促进资源再利用,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提升全行业绿色发展水平;要充分发挥标准引领作用,使钢铁行业与城市共融、与地球共生,实现更高质量的绿色可持续健康发展。

  开幕贺词

 

  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干勇发表开幕贺词

  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干勇通过视频,为本届论坛开幕发表贺词。干勇院士指出,中国钢铁高质量发展标准化论坛为钢铁行业开展标准工作交流搭建了极好的平台,有效提升了标准化工作的影响力。在高质量发展时期,国家高度重视标准化工作,并将其提升至国家战略层面。我国钢铁行业标准化工作应该抓紧标准化改革的深入推进,推动实施钢铁行业标准化战略。首先,应建立健全支撑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标准化体系,充分发挥标准化效应,为实现钢铁行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全面支撑。其次,应加大钢铁行业先进标准的有效供应,一是提高标准的先进性,二是提高标准的协同性,三是突出团体标准的引领作用。另外,还应加快钢铁行业国际标准化工作步伐,稳步提升钢铁行业标准化服务水平。

  上午报告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原主席、星闪联盟理事长、全国工商联标准化工作委员会主任、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首席顾问张晓刚作报告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原主席、星闪联盟理事长、全国工商联标准化工作委员会主任、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首席顾问张晓刚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定位、质量与标准的关系、“中国制造”高质量发展成功的标志等方面,作了题为《标准助力中国钢铁高质量发展》的精彩报告。他指出,中国钢铁高质量发展成功的标志包括五个方面:一是能引领全球钢铁行业的科技创新;二是能引领全球钢铁行业的管理创新;三是在全球钢铁行业规则制定中做主要贡献;四是在承担全球社会责任中起引领作用;五是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资源配置中起主导作用。未来,面对全球发展对环境生态的要求、产品和产业质量提升的要求、中国废钢积累要求以及对全球资源最佳配置的要求,希望中国钢铁工业在实施标准化战略过程中,能够着力提升最先进标准的自我生成能力、自我复制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国务院参事、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标准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张纲作报告

  国务院参事、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标准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张纲在《以NQI理念促进标准化建设》报告中,介绍了国家质量基础设施(NQI)的重要作用、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指出NQI现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贸易便利化的重要基础和社会治理的重要工具。结合对中国NQI与标准化事业发展的关系分析,张纲参事表示,标准化与NQI属性内涵趋同、目标指向相同、建设发展协同,NQI支撑高质量发展,高标准引领高质量发展。基于我国钢铁行业标准化事业后续发展,提出三点建议:一是积极探索基于NQI的标准应用体系;二是基于NQI理念创新标准化研究支撑与应用服务;三是以NQI理念促进标准化建设。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标准创新管理司副司长李玉冰作报告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标准创新管理司副司长李玉冰作了题为《国际标准化工作的形势与任务》的主题报告,分析指出当前国际标准化发展呈现出新的趋势,政府主导作用突出,高度关注新兴产业领域,突破传统经贸领域影响国家治理,并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近年来,我国深入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积极参与制定国际标准,参与区域标准化组织活动,开展区域标准化研究。针对我国钢铁行业下一步标准化工作任务,建议抓好三个重点:一是加强顶层设计;二是加强国际合作,实现共赢发展;三是加快标准“走出去”。

  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标准处处长甘小斌作报告

  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锦刚作报告

  湖北黄石西塞山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唐砚冰作报告

  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标准处处长甘小斌、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锦刚、湖北黄石西塞山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唐砚冰,分别围绕发挥标准引领作用、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标准先行、做钢铁业高质量发展的引领者——中国宝武标准战略思考与实践,西塞山区特钢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作主题报告。

  下午报告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资环分院院长林翎作报告

 

  鞍钢集团科技发展部处长沙庆云作报告

 

  江苏沙钢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张晓兵作报告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副秘书长张弛作报告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工程和物资装备管理部副处长赵霁明作报告

 

  全国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信息化所副所长李君作报告

  天津源泰德润钢管制造集团有限公司总裁戴超军作报告

 

  中冶节能环保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郝以党作报告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党委书记、总工程师李新创作报告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资环分院院长林翎,鞍钢集团科技发展部处长沙庆云,江苏沙钢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张晓兵,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副秘书长张弛,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工程和物资装备管理部副处长赵霁明,全国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信息化所副所长李君,天津源泰德润钢管制造集团有限公司总裁戴超军,中冶节能环保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郝以党,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党委书记、总工程师李新创,先后分享了生态文明建设标准化发展,新形势新理念开创钢铁企业标准化工作新局面,标准化建设助力沙钢高质量发展,搭接标准化工作平台、深化上下游产业链协同,中国石油用钢情况介绍,注重融合领域标准研制与应用推广、创新服务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标准引领方矩管产业高质量发展,标准化促进钢渣加工处理水平整体提升,“十四五”钢铁企业和地方产业高质量发展标准化路径与建议等精彩内容。

  主 持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副院长肖邦国主持上午会议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副院长姜晓东主持下午会议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副院长肖邦国、副院长姜晓东,分别主持上午会议和下午会议。

  与会嘉宾

  本届论坛邀请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中国工程院、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全国工商联标准化工作委员会、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中国标准化专家委员会、全国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金属学会、中国特钢企业协会、中国冶金矿山企业协会、中国铁合金工业协会、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等政府部门、主管部门、行业协会领导;湖北省发改委,四川省经信厅,沈阳、成都、安庆、安阳、日照、赤峰、攀枝花、江油、阳江、宣城等地工信和发改部门,泰州市、唐山市、日照市、攀枝花、聊城经济开发区、迁安、乐亭等市场监管部门,聊城经济开发区、临沂临港经济开发区、连云港市连云经济开发区等管委会等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领导出席。来自中国宝武、鞍钢、河钢、新兴铸管、中信特钢、首钢、沙钢、山钢、包钢、太钢、马钢、本钢、陕钢、福建三钢、攀钢、昆钢、酒钢、新余钢铁、南钢、新天钢、建龙钢铁、德龙钢铁、河北津西钢铁、永钢、中天钢铁、常州东方特钢、四川省地方冶金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等107家钢铁企业,中关村标准化协会、四川省钒钛钢铁产业协会、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工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南民族大学、钢铁研究总院、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湖南博一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江阴齿轮箱制造有限公司等50家社会团体、研究机构、节能环保及设备制造企业的主要领导和部门负责人也出席了本届论坛。与会嘉宾共计400余人。

  会上,与会领导和代表群策群力,共同探讨如何以标准化规范、支撑、引领我国钢铁行业品质提升和绿色发展,共享钢铁企业标准化工作与高质量发展的有益实践,共谋钢铁行业“十四五”标准化发展宏图。

  中冶节能环保有限责任公司、湖北黄石西塞山区人民政府为本届论坛VIP赞助单位,哈尔滨广旺机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为本届论坛高级赞助单位,浙江谋皮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为本届论坛赞助单位,中国冶金规划网为本届论坛提供网络支持。

  本届论坛引起媒体广泛关注,来自中央电视台、经济日报、中新社、光明日报、央广中国之声、央广经济之声、工人日报、中国科学报、中国工业报、中国矿业报、中国冶金报、经济参考报、中国市场监管报、中国质量与标准导报、中国经济导报、第一财经、新浪财经及路透社、中国日报、今日俄罗斯通讯社、高棉日报等国内外主流媒体记者参加会议并进行采访报道。

×

业务咨询

总业务咨询 和我联系
Contact us 和我联系

在线报名

二维码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