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010-65256519

2013(第四届)中国钢铁节能减排论坛在京召开

  2013628日~629日,由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主办,三川集团鹰潭新世纪节能服务有限公司、济钢集团国际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北京联合金投科技有限公司协办的“2013(第四届)中国钢铁节能减排论坛”在北京召开。来自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环境保护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的相关领导和钢铁企业、节能环保工程技术公司及金融投资机构的300余名代表参加了本届论坛。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长富出席本届论坛并致辞。张长富副会长在发言中指出,当前雾霾等极端恶劣天气增多,全社会对节能环保的关注度日益增高,钢铁行业作为资源、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大户在节能减排方面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近年来伴随节能环保压力日益增大,钢铁行业在节能减排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吨钢综合能耗和污染物排放指标大幅下降,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着一定差距,特别是在环保投入等方面与世界先进企业差距较大。2013年是我国“十二五”规划实施中期评估阶段,中国经济及钢铁行业的转型发展均处在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而外部经济环境恶化对行业生产经营造成不利影响,导致钢铁行业节能减排工作既面临着内部转型压力,也面临着国家环保新政不断出台的外部压力,因此钢铁企业应积极将节能减排转化为自身转型发展的动力,努力实现行业可持续发展。张长富副会长还表示,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作为行业内权威的规划咨询机构,成功组织此次节能减排论坛为政府机构、钢铁企业和节能环保企业搭建了一个高效的合作交流平台,有助于行业内节能减排工作的经验交流,对促进行业转型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司长周长益、环境保护部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司司长刘炳江、国家发改委气候司国内政策和履约处处长蒋兆理、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标准处副处长段光明、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司综合处副处长郝立顺、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源可持续发展中心主任康艳兵等领导和专家应邀出席本届论坛并做主题演讲。

  环境保护部环境监测司胡克梅副司长、工业和信息化部规划司王滨调研员、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司钢铁处徐文立处长也出席了本次论坛。

  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周长益司长就城市大气污染和资源综合利用的相关问题做了专题报告。周长益司长在发言中指出未来包括钢铁行业在内的工业发展方向是智能化和绿色化,面对当前外部经济环境恶化和资源环境压力加大的新形势,钢铁企业应积极推动自身的转型发展,努力发展成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企业。周长益司长表示,钢铁行业等重工业行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对我国经济发展壮大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十八大”为我国未来经济发展描绘了新的蓝图,提出了两个百年的新的发展目标,要完成这些目标仍需要工业行业持续发展的支撑,未来工业发展的任务仍然十分繁重。但周长益司长同时指出,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对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造成巨大压力,当前环境污染问题已经上升到了行业和企业的生存问题。周长益司长认为,未来工业和企业发展竞争力的真正体现就是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资源消耗少和环境污染小,对于钢铁行业而言就是要做到在产品生产、能源转化、废物排放三个方面的持续优化,要以信息化管理手段大力推进节能降耗、清洁生产等多方面工作,促进钢铁企业的转型发展,提升钢铁行业的整体竞争力。

  环境保护部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司刘炳江司长就钢铁行业烧结脱硫核查的相关问题做了专题报告。刘炳江司长表示,当前钢铁行业烧结烟气脱硫与电力行业仍有较大差距,“十二五”期间环保部将重点整治钢铁行业烧结脱硫不达标问题。刘炳江司长在发言中指出,全国目前共建成烧结机技术脱硫设施389台,占烧结机总台数的三分之一,实施脱硫设备面积6.3万平方米,占50%,钢铁行业仍有近三分之二的烧结机没有安装脱硫装备。同时,已经安装脱硫设施的烧结机实际脱硫效果也并不理想,平均综合效率值为38.6%,远没有达到设计值和国家减排标准。刘炳江司长表示,针对当前钢铁行业烧结烟气脱硫不达标的情况,环保部正在制定有针对性的整治方案,其中对于环保问责将更加清晰,将从环保事故发生后的事后追责转向对整个环保过程的问责。同时,针对钢铁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国家对淘汰落后产能的目标和手段已经高度一致,环保将成为推进行业落后产能淘汰的重要手段。刘炳江司长指出,环保部已经掌握了9.7亿吨产能钢铁企业名单和排放情况,未来将逐个企业进行清查,对于未安装污染防治设施的企业将采取关停措施,对污染设施不正常运行的行为将从重处罚。

  “国家发改委正在制定开展碳排放核算报告的制度体系,并在上海、北京等七个试点省市选择了一些企业进行试点。到2015年碳排放市场体系建立时,规模以上企业都应有自己的碳排放报告体系。”国家发改委气候司国内政策和履约处蒋兆理处长就钢铁行业温室气体排放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解读。蒋兆理处长表示,目前碳排放交易通常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基于项目的自愿减排交易体系,就是将一些企业在节能减排中认定的减排量形成产品拿到交易市场进行销售;另一种是强制减排交易,目前国家选择了七个省市进行经营配额碳排放交易的试点,在这些地区实行碳排放的总量控制,如果企业实际排放低于配额,可将多出的配额进行交易。蒋兆理处长表示,未来将会逐步建立我国的碳排放市场体系,而随着碳排放市场体系的建立,规模以上企业都应有自己的碳排放报告体系。凡从事黑色金属冶炼、压延加工及制品生产的企业都在建立碳排放核算报告及参与碳交易范围之内。

  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标准处段光明副处长就钢铁新标准和技术规范政策相关问题进行了解读。段光明处长在报告中指出,对于钢铁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修订历时10年完成,投入巨大,新标准体系综合考虑区域环境、技术原因、敏感地区等多重因素,增加新的污染物指标。对于标准实施,各级环保部门在对企业进行监督检查时,可以采用现场即时采样或监测的结果作为判定污染行为是否符合排放标准以及实施相关环境保护管理的依据。段光明处长表示,我国是钢铁生产大国,粗钢产量连续多年保持世界第一,但产能过剩矛盾突出,落后产能所占比例大,污染物排放不能得到有效控制。钢铁行业当前既面临着效益下滑的压力,又面临着环保标准升级带来的外部压力,应早准备积极迎接挑战,推动自身的转型发展。

  “工业企业如何利用水,不仅仅关乎社会公益,更与一个企业能否健康发展密切相关。”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司综合处副处长郝立顺在本次论坛上就创建钢铁行业节水型企业的相关问题做了专题报告。郝丽顺处长在报告中指出,中国淡水资源人均只有22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美国的五分之一,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也关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节水问题已经越来越被整个社会重视。工业用水目前占社会用水总量的四分之一,工业企业如何利用水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郝立顺处长认为,近年来钢铁行业循环用水技术、“三干”技术、空冷技术和废水回用技术等常规节水技术日臻完善,并得到普遍的推广应用,吨钢取水量的用水指标不断改善,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目前钢铁行业节水潜力已相对有限,加之节能设施、环保设施和钢铁深加工产业链的不断延伸,未来用水指标下降的趋势明显趋缓。在这种情况下,钢铁行业要想进一步节水,节水措施必须向精细化方向转变,加强用水的精细化管理将是未来钢铁行业提高节水指标的重要手段。

  此外,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源可持续发展中心主任康艳兵,宝钢集团能环部首席工程师陈建、太钢集团能环部副部长张国志、唐钢集团能环部部长苏福源、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曹宏斌、三川集团鹰潭新世纪节能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立娇、北京联合金投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洪显明、济钢国际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卫国等相关专家还分别就节能环保新的政策取向、钢铁企业绿色发展理念、烧结脱硫及节能环保新技术等相关问题做了专题报告。使参会代表对未来节能环保形势和相关技术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李新创院长在会后指出,在当前外部市场环境恶化的情况下,产能过剩是威胁行业健康发展的关键问题,节能环保将是解决行业产能过剩等内部矛盾的重要突破口,钢铁企业应抓住当前市场倒逼的机遇将节能减排的压力转化为转型发展的动力,推动自身整体竞争力的提升。同时,李新创院长表示规划院将一如既往地以服务为宗旨,为钢铁企业及上下游行业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技术和咨询服务,为钢铁行业的节能减排工作做出自己的贡献。

  会后,与会代表纷纷表示本届节能减排论坛举办得非常成功,不但适应了国家对于加快推进钢铁行业节能减排工作、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的政策要求,还为政府部门、钢铁企业和节能环保企业的交流合作搭建了一个高效的平台,对推动行业的转型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

业务咨询

总业务咨询 和我联系
Contact us 和我联系

在线报名

二维码

微信公众号